丫寶生病了
14號凌晨12點鐘,
丫寶睡一睡突然開始大聲哭鬧,
被驚醒的我們探了探他的額溫,
嚇~~怎麼這麼燙!!

從敏盛掛了急診回來
一整個晚上,還是燒了又退,退了又燒
而每次發燒也都燒到有39度之多
整顆頭熱燙燙的,
我也徹夜不能眠
看著他的每次皺眉、每個急促呼吸、每次不安穩的翻滾
都緊緊牽動我的心弦
讓我好生不捨!!


14號下班,丫寶還是反覆的燒著
媽媽說丫寶今天食慾不好,連內內都不太喝,但幸好水喝很多
晚上再去看醫生,第二次確定不是腸病毒引起
我們這才放下心來~
醫生說,發燒最少三~五天,最長一個禮拜
嗯嗯,好吧,丫寶你要加加油哦!

16號,請了一天假在家陪丫寶
慶幸的是,中午過後,丫寶就都沒有再燒起來囉
而且活動力看來還不錯
還有幾次自已提著鞋鞋站在門口表示要出去
呵呵~這個外向的小孩!!
吃藥的副作用就是,便便都稀稀的,而且會跟著屁一起噴出來
今天的布布換得很勤,每一片都被便便佔領了
晚上回診,醫生說燒退了藥還是要吃完,喉嚨也還微腫,不能大意
噗,我還想說,燒退了就想停藥了說
看來是偷不得懶!!:P

17號,花花寶又出現了
這...會又是玫瑰疹嗎??
固勾上搜尋到的訊息︰

易被誤認為感冒的玫瑰疹
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林玠模

玫瑰疹為病毒性感染,常發生在六個月以後到一歲半嬰幼兒,反覆的高燒為主要症狀。
因此適度的給予退燒藥,可以減緩孩子發燒的不適之外,也可以減低熱性痙攣的發生率。
多注意孩子的活動力,有高燒時,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即可。
在平常繁忙的門診工作中,常常會遇到嬰幼兒發燒,或皮膚出現各式各樣疹子的問題,困擾著父母親。
而玫瑰疹這個特殊的疾病,剛好融合了這兩個常見卻又惱人的問題,總會讓心疼寶寶的家長煩惱個好幾天,心神不寧。

未發疹和發疹期 症狀迥異
玫瑰疹就是在身體上長出有著玫瑰般色澤的疹子。
這個特殊疾病主要是影響到三歲以下的小朋友,
而且絕大部分(大約95%)的玫瑰疹,都發生在六個月以後到一歲半左右的小嬰孩。
一般而言,玫瑰疹主要分為前後兩個時期,未發疹期和發疹期。

*未發疹期
在未發疹時,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發高燒。
大部分的病童發燒時體溫會在38℃到40℃左右,平均會在39℃,反反覆覆的高燒是一個大特點。
雖然少數病童會合併有哭鬧不安或厭食的情況,絕大部分的病童仍然可以正常玩耍,精神、活動力在高燒時仍然很好。
少數病童會有些輕微的咳嗽或流鼻水的症狀,但是大部分的病童除了高燒之外,可以說完全沒有其他的症狀。
可是,就因為沒有其他的明顯症狀,更讓家長們摸不著頭緒而更加緊張;
發燒本來就讓人擔心,原因不是很明顯的發燒更是讓人加倍的焦慮。
更令人煩憂的是,一天好幾次的高燒,通常還得延續個三到五天,比較一般的感冒還多個兩、三天,
另外體溫可能在第四天或第五天也還維持在40℃度左右。

*發疹期
在幾天來來去去的高燒之後,就進入了發疹期。
特別的是,在一進入了發疹期時,之前的高燒也完全消失,體溫開始完全恢復正常,幾個小時後開始在身上出現玫瑰色的小疹子。
通常會先在軀幹開始出現少數約0.2到0.5公分大小、輕微突起的粉紅色小疹子。
爾後慢慢疹子增加,會在頸部和四肢也出現。
這些玫瑰色的疹子通常不會癢,也不會有水泡出現。
原來個個界線分明的疹子隨著數目增多,會慢慢融合和慢慢消退。
在一到三天的時間內,由少數疹子慢慢增加、融合再消退。
有時候,在發疹期初期會合併有輕微的腹瀉。

試圖減緩發燒不適
整體而言,玫瑰疹可以說是個良性的疾病,幾乎所有的病童在經過幾天的發燒及出疹之後完全康復。
雖然說有些病患在反覆的發燒中,會出現熱性痙攣的現象,也通常少有後遺症,
所以說玫瑰疹本身不可怕,比較擔心的是類似玫瑰疹一樣發高燒的其他感染性疾病。
在診斷上,病童感染後進入發疹期之前,玫瑰疹的診斷常常很難證實,通常要等到確實發出了疹子之後,
家長和醫師才能以比較輕鬆的心情面對。
也由於有太多其他可能的疾病,和玫瑰疹起初的高燒有類似的表現,
所以說面對一個只有發燒而沒有其他症狀的病童時,一定要和您的小兒專科醫師好好配合及追蹤,務必排除可能的其他感染,以免延誤治療的契機。

玫瑰疹是病毒性的感染,是一個良性的病程,在治療上採取的是支持性療法。
適度的給予退燒藥,除了可以讓孩子減緩發燒的不適之外,也可以減低熱性痙攣的發生率。
也要叮嚀家長的是,多注意孩子的精神活動力,有高燒時,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,你和你的寶貝一定可以度過玫瑰疹的考驗的。




去年6/24,7m6d的花花寶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i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